深夜,寂静的刘府书房灯火通明。孙尚香,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,此刻正眉头紧锁,盯着眼前摊开的《论语》。坐在书桌前的刘禅,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头发,眼神涣散,显然已是神游天外。
“阿斗,这句‘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’,为娘跟你说了多少遍了?什么叫‘敏感地喜欢学习’?”孙尚香的声音带着一丝无奈,更多的是恨铁不成钢的焦急。
刘禅嘟着嘴,小声嘀咕:“本来就是嘛,敏感地喜欢学习,难道不是这样?”
“你……”孙尚香深吸一口气,努力压制住内心的怒火。她知道刘禅资质平庸,理解能力有限,但作为母亲,她绝不能放弃对他的教育。
“阿斗,你给我站起来!今天不把这句话的意思搞明白,别想睡觉!”
刘禅慢吞吞地站起身,眼神里满是不情愿。孙尚香见状,心中更加焦躁。她走到书桌旁,指着书上的字,语气严厉:“为娘再给你讲一遍,‘敏’是指聪敏,‘好学’是指喜欢学习,‘不耻下问’是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人要聪明好学,并且要虚心求教,不耻下问。懂了吗?”
刘禅似懂非懂地点点头,眼神依然迷茫。孙尚香知道,光靠嘴说,他是理解不了的。她需要用更直观的方式,让他明白这句话的含义。
突然,孙尚香眼睛一亮,似乎想到了什么。她环顾四周,目光落在了书房角落里的一张矮凳上。她搬起凳子,放在刘禅面前,然后毫不犹豫地站了上去。
刘禅被这一幕惊呆了,瞪大了眼睛,不知所措:“娘,您这是做什么?”
孙尚香站在凳子上,居高临下地看着刘禅,语气严肃:“阿斗,你仔细看看,为娘现在站得是不是比你高?”
刘禅点点头,不明白孙尚香的用意。
“那如果为娘现在向你请教一个问题,你会不会觉得很奇怪?”孙尚香继续问道。
刘禅摇摇头,说道:“不会啊,娘亲本来就比我懂得多。”
“好,那为娘现在就问你,你觉得这句‘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’对你来说,有什么意义?”孙尚香认真地问道。
刘禅愣了一下,开始思考起来。他抬头看着站在凳子上的孙尚香,突然明白了什么。
“娘亲,我明白了!您是想告诉我,即使是地位高的人,也要虚心向地位低的人学习,就像您现在这样,站在凳子上向我请教问题一样!”刘禅兴奋地说道。
孙尚香欣慰地笑了,她跳下凳子,摸着刘禅的头,说道:“阿斗,你终于明白了。为娘之所以要站到凳子上,就是要让你更直观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。学习是不分地位高低的,只要是能够增长知识,提升自己的,都应该虚心学习。”
刘禅重重地点点头,眼神里充满了坚定。他拿起书本,开始认真地背诵起《论语》来。孙尚香看着刘禅认真学习的样子,心中充满了欣慰。
然而,孙尚香之所以要站到凳子上辅导刘禅作业,背后不仅仅是为了让他更好地理解“不耻下问”的含义,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隐情。
首先,孙尚香深知刘禅的性格。刘禅生性顽劣,不喜学习,如果只是用传统的教育方式,很难让他听进去。因此,她必须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手段,才能引起他的注意,激发他的学习兴趣。站到凳子上,这种出人意料的举动,无疑能够瞬间抓住刘禅的注意力,让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从而认真对待学习。
其次,孙尚香作为刘备的妻子,吴国孙权的妹妹,她的身份地位非常特殊。在刘府,她虽然是女主人,但却始终保持着谦逊低调的态度。她知道,刘禅是刘备唯一的儿子,将来要继承大统,因此,她必须从小培养他的谦虚谨慎的品格。站到凳子上,向刘禅“请教”问题,实际上是在潜移默化地教导他,即使是身居高位,也要虚心向他人学习,不能骄傲自满。
再者,孙尚香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,拉近与刘禅的距离。由于她特殊的身份,刘禅对她一直心存芥蒂,认为她是外人。孙尚香希望通过这种轻松幽默的方式,打破彼此之间的隔阂,让刘禅感受到她的关爱和用心。只有当刘禅真正信任她,才会愿意听从她的教导,认真学习。
最后,孙尚香也希望以此来激励自己。她知道,教育孩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,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和智慧。站到凳子上,实际上也是在提醒自己,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,不断创新教育方法,才能更好地引导刘禅成长。
所以,孙尚香站板凳辅导刘禅作业,不仅仅是为了让他理解一句简单的古语,更是为了用自己的行动,向他传递一种谦虚好学的精神,拉近彼此的距离,并激励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母亲。这是一个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,也是一位贤妻良母对国家未来的期盼。